悟规律 明方向 学方法 增智慧丨自觉在大局下行动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时间:2025-09-30 09:23:06

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提出了一系列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其中“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自觉在大局下行动”,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要求。围绕如何理解并践行自觉在大局下行动,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记者采访了贵州省委党校校务委员会委员、教育长敖以深。

  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自觉在大局下行动,是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其体现了怎样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何理解其重要意义?

  一定要从大局,从崇高理念中来考虑我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调研时强调

  敖以深: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自觉在大局下行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普遍联系的原理和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普遍联系的原理看:全国各地区、各领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如同棋局中每个棋子都与全局走势紧密关联,必须用联系的眼光统筹协调。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看: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大局是整体,局部行动是部分,只有让局部服从大局,才能实现发展的最优目标。

  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自觉在大局下行动,是中国共产党强调的大局意识的核心理念。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在谋划和推动本地区本部门工作时,要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将局部工作融入党和国家整体战略布局,坚持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地方利益服从国家整体利益,创造性开展工作,做到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

  当前,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工作中,强调一域融入全局,本质是通过局部协同实现整体效能最大化,蕴含着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内在要求,彰显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的博大胸怀和战略擘画。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千差万别,既需要强化整体推进,又需要加强点面结合;既需要全国层面的整体战略谋划,更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具体灵活务实地创造性开展工作。其重要性可从以下关键维度理解:

  一是破解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路径。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我国区域、产业间存在发展差异,若一域“单打独斗”,易导致资源错配,如部分地区重复建设、部分领域产能过剩。将一域发展嵌入全局,能让东部的技术、资金与中西部的资源、劳动力精准对接,让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形成互补,助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二是保障新发展格局畅通的关键支撑。新发展格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操其要于上”,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也要“分其详于下”,把握工作着力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一域的功能定位需服务于循环畅通,如沿海地区聚焦对外开放枢纽,内陆地区强化内需市场节点作用,才能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避免局部短板成为全局循环的“断点”。

  三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坚持以质取胜和发挥规模效应相统一,追求的是“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立足大局、抓住根本,看清长期趋势、遵循经济规律,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若一域只追求自身短期增速,可能牺牲生态等长远利益。融入全局后,通过全国统一的规划、标准,能倒逼局部转变发展方式,让各区域的发展成果都成为全局高质量发展的“增量”而非“负担”。

  新时代以来,全国一盘棋思想如何体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中?

  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敖以深: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省要立足省情、抢抓机遇,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左右逢源’”“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谋划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一发展大局,思考的是各地如何在一盘棋格局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广东,寄语“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在内蒙古,鼓励“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四川,指引“找准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在贵州,赋予“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重大战略使命……悉心指导各地找到发展新方位和着力点。仔细观察新时代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全国一盘棋思想体现得十分鲜明。

  例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局上谋势、在关键处落子,不断丰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战略和政策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的思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党的二十大后,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正式成立,合并多个区域重大战略领导小组,从更高层面、战略角度、全局出发,谋划统筹各区域战略之间的重大政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提升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入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牢牢把握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始终紧扣作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战略定位;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两条母亲河、三大城市群、四大经济区,在全国一盘棋中遥相呼应,东西互济、南北协同、陆海统筹,布局日渐明朗,发展势能强劲。通过区域协调发展,根据各地区自身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提高地区乃至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和效率,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高质量的空间支撑和保障。

  又如,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用“全局规则”打破“局部壁垒”。曾经一段时间,部分地区存在“画地为牢”的市场分割现象,这看似保护了“一域利益”,却导致全国市场碎片化、要素流动效率低下,最终拖累全局发展。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打破区域行政壁垒、加强规则机制衔接等举措,有力消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深层次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畅通流动,让一域的资源能更精准地对接全国的需求。中西部的农产品能高效进入东部消费市场,东部的技术能有力赋能中西部制造业,实现“一域供给”服务“全局需求”,“全局需求”反哺“一域发展”的良性循环,为新发展格局筑牢了市场基础,为经济发展注入澎湃活力。

  各地区各部门应如何在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开展工作,做到既为一域增光、更为全局添彩?

  各地区各部门要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全力以赴把党中央确定的原则、明确的举措、提出的要求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同时,找准自身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制定切合实际的具体改革举措。——2024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敖以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开展工作,关键是要把握“全局定方向、地方找落点”的逻辑,把准“一域”和“全局”的辩证关系,牢记“国之大者”,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善于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同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既不偏离国家战略主线,又能把地方特色转化为全局优势。

  要牢记“国之大者”,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国之大者”关乎发展全局、事业根本。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自觉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推动各项政策落实落细。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善于算大账、总账、长远账,不能只算地方账、部门账、眼前账,坚持用政治眼光分析经济问题,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头脑清醒,作出科学决策。很多难题,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发展的高度来看,站位高了,情怀深了,对问题的认识就不一样,破解难题的思路也会更多。

  要精准对标国家战略,锚定自身功能定位。在吃透党和国家战略部署、顶层设计核心要求的基础上,明确自身在全局中的定位。把本地区本部门的优势和短板搞清楚,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找准推进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本地区本部门得到细化、具体化、可操作化。以贵州为例,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贵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贵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全力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大数据发展大踏步前进,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性跃升。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贵州“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贵州始终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作为发展方向、动力源泉,针对发展不足、质量不高主要问题,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突出大抓产业、主攻工业,以“富矿精开”为关键抓手闯新路,加快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正确把握“一域”和“全局”的辩证关系,自觉在大局下行动,不是不顾实际、机械性贯彻落实,而是善于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同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要深刻认识到,党中央精神和决策部署是管全局、管根本、指引大方向的,一定要准确把握其目的、本质、核心和精髓。要做好研究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的文章,全面准确理解政策精神,把握好背后的深刻含义,提高政策执行的力度、准度和效度。只有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积极与宏观政策进行有效衔接,多培养些“独门绝技”,多突出些“比较优势”,才能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本领论

  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要带头在大局下行动,更加自觉把工作置于党和国家大局中谋划推进,始终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忠实履行职能职责,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来谋划和开展各项工作。政治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首要职责、根本职责,其核心在于锚定“两个维护”、服务“国之大者”,以监督实效推动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做好政治监督,关键要把握“精准”二字,既不能泛化虚化,也不能偏离方向,需紧扣中心工作找准发力点。以攀枝花推进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为例,“国之大者”在此具象为共富路径探索、“三大差距”缩小、民生福祉提升的“共富答卷”,这正是我们监督的切入点与着力点。市纪委监委以“清单制+责任制+督办制”为抓手,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强对各级各部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情况的监督检查,以有力政治监督保障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实践证明,做好政治监督,既要胸怀“国之大者”明方向,又要立足地方实际谋举措。唯有始终把监督探头对准党中央决策部署与地方发展的结合点,以钉钉子精神纠偏差、促落实,才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四川省攀枝花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代主任 先一)

  服务保障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要求纪检监察机关主动融入大局、服务大局,自觉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忠实履行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要扎实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坚持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作为政治监督重点,合力推动改革攻坚、促进高质量发展。工作中,我们坚持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大改革部署强化监督,聚焦每项改革任务和具体措施,通过“室组地”联合监督,盯责任、盯进展、盯成效,推动各级党组织强化领导责任,有序有力推进改革落地;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强化监督,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监督推动强基固边、民生安边、产业兴边、开放睦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等政策落地见效,护航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围绕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强化监督,扎实开展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深挖彻查涉重金属环境污染和非法采矿背后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推动良好政治生态和美好自然生态共生共优、相得益彰,筑牢我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代主任 官海琼)

  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力量。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要求纪检监察干部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使各方面工作更符合客观规律、科学规律的要求。要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时刻把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放在心上,做到为党分忧、为党尽责、为党奉献。要用好深学习、实调研、抓落实工作方法,在深学习中增强政治素养、提高专业能力,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纪检监察一切工作;在实调研中全面掌握情况、找准努力方向,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在抓落实中努力攻坚克难、不断开拓进取,以务实求实的工作服务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