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电话响,把王司晨从梦中叫醒:“卫星三周姿态角和角速度超差、GPS出现异常……”她赶紧联系值班人员,时针指向凌晨4点。
作为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航天器长期管理部工程师,王司晨和同事们拥有一个诗意的称号——“牧星人”。6点处理完突发情况,打会儿盹继续上班。“我负责的太阳同步卫星在凌晨4点到上午10点间过境,这算正常作息。”王司晨说。
王司晨有时回家也牢骚几句:“妈,你们那会儿哪有我们忙。”母亲答:“这点苦算什么,想当年……”母亲王燕虹的念叨仿佛把时钟拨回过去。
王司晨一家三代六口,把青春都交付祖国的航天事业:姥姥姥爷把航天的种子深埋秦岭深山;父母把一颗颗卫星送上天;王司晨两口子亲历从“北斗”到“嫦娥”,中国迈向世界航天强国。
“国家缺什么,你就学什么!”报志愿父母做主,毕业干航天顺理成章。多年前,王司晨两口子经常随装备坐火车走南闯北。“为了吃口热稀饭,在补给点把米饭和开水混到暖炉里,焖熟第二天吃。我们管这叫‘大篷车’一族。”丈夫刘鑫说。
工作强度大,刘鑫有自己的一套“减压妙招”:“领导让我们多看科幻片,或许想象很快就成为现实。面向星海,咱们敢想也敢干!”
“她嘴里的新词,我是不懂喽!”王燕虹干了一辈子航天软件研发,15岁来到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一盘4分钱的炒雪里蕻,我能想半年。条件苦,大家却攒着一股劲儿。”王司晨的父亲王允坤做航天仪器计量,当年赶着夜色来到基地。“呵,刚来发现还有楼房!”走近才傻眼,“原来是盘在山上的一孔孔窑洞。”扎进窑洞洞,吃着玉米面,手摇计算器,父母就这样攻克难关。
王司晨小时候很难见到父亲,就像王燕虹小时候很难见到她父亲王恕一样。在王燕虹的记忆中,父亲不是在外考察,就是化身办公楼里的一束灯光。“姥爷心脏病也瞒,我妈是从同事口中听说的。”王司晨说。王燕虹望向电视柜上一幅人像十字绣:眉宇刚毅,冲着镜头眯眼笑。这是根据王恕生前照片绣的。王司晨说:“一家人从策划、发射到运行,把卫星一整套流程都干了。”
退休不退志的王允坤,现在专注于航天科普,全国很多科技馆都有他设计的航天模拟发射装置。夜晚,王允坤领着外孙看星星,“姥爷,那颗星星在动!”“那是卫星,是你太姥姥太姥爷、姥姥姥爷和爸爸妈妈一起保护它在天上飞呢!”回到屋里,王允坤掏出模型放到外孙手上。孩子玩得特开心,不一会儿便甜甜睡去。王允坤想从他手里把模型取走,没想到睡梦里的他也紧攥着,一点不肯松手……(记者 张杨 )